2013-07-04
收藏
编者导语:从三年级起,便开始接触大量的奥数专题,到了四五年级,奥数的专题又有所增加和深入。因此,专题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多掌握技巧和学习方法。四五年级阶段是积累学习技巧和方法的良好开始,在开始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都将是受益匪浅的。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希望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奥数题及参考答案:偶数题详解(2),可以帮助到你们,助您快速通往高分之路!!
1.计算:6472-(4476-2480)+5319-(3323-1327)+9354-(7358-5362)+6839-(4843-2847)
答案:20000
分析:这个题目一眼看去没有办法简单运算,但如果把括号内得数算出,便发现了一些规律。
详解:6472-(4476-2480)+5319-(3323-1327)+9354-(7358-5362)+6839-(4843-2847)
=6472-1996+5319-1996+9354-1996+6839-1996
=6472+5319+9354+6839-1996*4
=6472+5319+9354+6839-7984
=(6472+5319+6839)+(9200+154)-(7900+84)
=(6472+5319+6839)+(9200-7900)+(154-84)
=(6472+5319+6839)+1300+70
=18630+1370
=20000
评注:在一道简算的大题中,有可能有好几个地方可以简便运算,一些技巧性的题目,简算会在过程中体现出来,而不让你一眼看出,大家要在解题过程中找出简算步骤,这就需加强练习,方可得心应手。
2.(1)在加法算式中,如果一个加数增加50,另一个加数减少20,计算和的增加或减少量?
答案:增加30
分析:此题并非很难,只是初学者会认为缺少条件。其实这与两个加数与和的本身值是无关的。因为计算的只是“和的增加或减少量”。
详解:如果我们用“A”来代替一个加数,B代表另一个加数,(A+B)代表和
(A+50)+(B-20)
=(A+B)+30
评注:某些题目的某些条件并不是我们所需知的,用字母或符号代表这些不需知的未知数是我们必须学会的技巧。
(2)在加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增加50,差减少20,那么减数如何变化?
答案:增加70
分析:与上题一样。其实减数变化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本身值是无关的。
详解:我们用“A”来代表被减数,B代表减数,(A-B)代表差
减数=被减数-差
=(A+50)-[(A-B)-20]
=B+70
评注: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用在这里很合适。一些无需知的未知数在运算过程中就会抵消,这样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高二数学导数知识点总结2017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怎样加强学生应用高中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试卷2016
2016中考数学考点解析之一次函数的性质
2016中考数学考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分析
《沏茶问题》授课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浅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如何试商的一点心得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怎样写好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怎样解决好中考数学的动态问题
高二数学导数解题方法及策略
高二数学导数怎么求:求瞬时速度
快乐学数学:生活中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2017年中考数学第一轮模拟练习题(有答案)
论用动态生成观指导数学教学
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 上海学习有感——做“有趣”的数学
论从教材改革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高二数学导数压轴题解题技巧:导数的应用
人教B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练习卷
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数学教学
20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模拟题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倍的认识》练习题(上学期)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