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收藏
当你们告别一个年级的同时,也即将成为高一个年级的学生了。如何让自己的暑假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呢?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的六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填空。18分
1. 2500克=( )千克 2时15分=( )分
2. 6元=( )角 4.8分米=( )厘米
3. 3公顷=( )平方米 6.5立方分米=( )升
4. 七万三千零五十写作( ) 5604008读作( )
5. 3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4.
6. 已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45,这三个自然数是( )
7. 2005年是( )年,全年有( )天
8.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它的顶角是( )
9. 在比例尺1:500000的地图上,量的两地图上距离是6厘米,这两的的实际距离是( ) 千米
10. 有6千克大米,先用去 千克,又用去剩下的 ,还剩下( )千克
11. 已知三个数的和是50,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少16,第一个数比第三个数多18,则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
1 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2. 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 ( )
3.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
4.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等于3.14. ( )
5. 如果4a=6b,那么4:6=b:a。(a、b均不为0) ( )
6. 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 在制统计图示,为了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应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 把4.95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A. 4.9 B. 4.0 C 5.0
3. 一个工厂5月份生产机器98台全部合格,合格率是( )
A 2% B. 98% C 100%
4. 已知X和Y是大于零的自然数,并且 = ,则X和Y(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5. 下面几何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正方形 C 圆
四、计算。(共26分)
1. 直接写得数。(8分)
15+4= 16 —10= 10X2= 0.3÷0.1=
0.6×100= 0.54÷0.9= 1-0.8= 12.5×8=
32÷0.8= 0÷3.15= 905×0= 12.4÷4=
- = + = × = 9÷ =
2.计算下面各题。(12分)
738-174×5÷29 6.2-4.56÷1.9+2.75 7.3-2.34÷0.9×0.5
(1000-195.2)÷(73.4+7.08) × ÷ ( + — )×
3.解比例或方程(6分)
:x=8:15 5x-5× =20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六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听课心得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课后观感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策略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观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的心得体会
听课反思 听《有余数除法》对教师评价语言的分析
巧妙实施教学策略,丰富“数与代数”课堂—读《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后感
老师读书心得 细微之处见真知 ——读《我就是数学》有感
一年级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排列与组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反思
《认识图形》课后反思
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玩儿中学-----读《轻松提高小学生成绩的100个数学故事》有感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初探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实录
教学反思 猜测中学习,学习中验证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1米有多长》的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三年级数学听课反思 剥离“面”与“积”,学习面积
中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养成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追求与失落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实践操作活动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诗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公开课《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书笔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