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0
收藏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生活,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呢?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精心准备了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期中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
1.口算方法: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这两次相加的所得的和加在一起。还可以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2.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要点提示:连加时,可以先算能凑成整十的数,这样计算起来比较方便。
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1.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求出两个数的差,再减去第三个数。
2.要点提示:列竖式计算连减时,要注意退位问题。
三、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1.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可以列两个竖式分步计算,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
2.要点提示: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则不必列竖式计算。
第二单元购物
一、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分类:(1)按质地分:纸币和硬币。(2)按单位分:元、角、分。
2.人民币的面值:把人民币上的数和单位合起来读就是人民币的面值。
3.以“元”为单位的面值有7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
4.以“角”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5角、2角、1角。
5.以“分”为单位的面值有3种:5分、2分、1分。
6.要点提示: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7.难点点拨:元是最大的人民币单位,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
8.重点提示:1元等于10角,几元就等于几十角;几角就等于几十分;1元等于100分。
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要点提示:元、角、分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三、购物付款方法
1.购物付款有多种方法,无论用什么方法付款,付款的总额都是一样的。
2.付款方法:付钱时,先付1张面值与所需钱数较为接近的人民币,再付剩下的钱,这样付钱既简便又不容易出错。
3.要点提示:要结合具体钱数确定付款方法。
四、元、角加减的计算方法
1.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的换算成统一单位后再相加减。如果算得的结果是10角以上,那么应将其转化为几元几角,满10角向元进1。
2.知识巧记:人民币相加减,角加角、元加元;单位不同要互换,统一单位再计算。
3.难点点拨:几十元里面有几个10元,几十元里面就有几十个1元。
4.要点提示: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1.数方阵中物体的个数有两种方法:(1)横着数,先数出每排有几个,再数有多少排,有多少排就有多少个几相加;(2)竖着数,先数出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就有多少个几相加。
2.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数每组有几个,有多少个相同的组就有多少个几。
3.要点提示:数方阵中物体的个数时,有时数的方法不同,列出的加法算式也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
二、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1.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乘法,乘得的结果叫积。
3.读乘法算式要从前往后读。例如:2×3=6读作2乘3等于6。
4.要点提示:加数相同的连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三、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
1.计算方阵中物体的个数可以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观察,再用乘法计算。
2.要点提示:一般来说,乘法算式a×b既可以表示a个b相加,又可以表示b个a相加。
四、乘法的简单应用
1.用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先数出图中物体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个,再用每组数量乘组数或用组数乘每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总个数。
2.要点提示: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先理清题目中是几个几相加,在列出算式。
3.重点提示:要注意区分乘法与加法,两个相同的数相加与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意义完全不同。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1、对称现象:一个物体左右两部分或上下两部分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这种现象叫对称现象。
2、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把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对折,在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用剪刀沿所画线条剪开,展开折纸就是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要点提示:有的轴对称图形不仅仅只是沿左右对折,还可以沿上下或对角线对折。
5、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6、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7、要点提示: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更多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期中复习资料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抽屉原理一课件ppt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数的认识(一)复习课件ppt
数的认识(一)总复习课件ppt凤县三岔中心小学六年级下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课件ppt
图像的放大与缩小课件ppt
正反比例练习课件ppt
折线统计图课件ppt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数的比较大小课件ppt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课件ppt
数的运算(一)复习课件ppt
解比例练习课件ppt
正反比例的意义课件ppt新人教版六年级下
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课件ppt
数与代数数学思考(一)课件ppt
比例尺的应用课件ppt
统计(二)课件ppt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比的应用复习课件ppt
《成正比例量的图像》课件ppt
抽屉原理二课件ppt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数与代数数学思考(二)课件ppt
平面图形的认识课件ppt
统计(一)课件ppt
解比例课件ppt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平面图形面积复习与整理课件ppt新人教版六年级下
数学思考(一)—寻找规律解决问题课件ppt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毕业数学总复习课件ppt
《比和比例》总复习课件ppt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件ppt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课件ppt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
用比例解决问题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