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认识底和高》教学反思与评议记录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五年级数学《认识底和高...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认识底和高》教学反思与评议记录

2016-07-08 收藏

授课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底和高

学习目标:

1、 结合“限高”的情景体会高的意义,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和高。

2、 会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3、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底和高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

一、自我反思:

本节课实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通过“限高”的情景引入,学生能够通过情境图直接指出限高指的是哪条线段的长度。并能正确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这个问题我留给学生进行了5分钟的自学,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这些图形的高。此时课堂上出现了沉默,我又激励他们进行描述,学生反馈自己说不出来,我顺水推舟让他们与同桌交流交流,共同运用智慧描述这些图形的高。讨论结束后,再次指明学生上台展示,用手指一指,说一说。一共上台三个同学,在说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进行指正,其他同学也都在听。(此环节我后来反思之后,觉得加入具体的小组学习要求会更好一些。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过程还需要在具体的指导和强调中不断加强。而此时在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前提下,即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应当转换思路,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引导,从而达到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这样处理课堂也会更加有层次性,有重点。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更好的观察怎样画高。虽然这是一节常态课,但是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区实验小学宋君老师提出的“常态课也要上出公开课一样的味道,公开课和常态课都要一样的自然、朴实、有效。”

未来教学改进:

1、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要有针对性的培养)。精心专注去做一件事情,扎扎实实的引领和引导孩子的学习成长。

2、概念课教学需要教师示范的具体操作一定要有标准的示范,并引导学生观察,强调,注意。

3、今后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个教学设计的环节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程度,交流讨论的策略等。要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课堂风格,作为好的教学手段,随时能够发出来,收回去。

4、数学语言的精准化,倾听学生发言的耐心,评价语言的运用等仍然是今后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二、评课内容:(按发言顺序)

陈老师:

本节课的亮点是“限高”的意思讲的透彻。

下面是几点具体的建议:

让学生动手指出“高”的实际含义,让其他学生也能够一清二楚。

在学生自学完课本第二部分内容之后,要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小组交流以能叙述三种图形的高。

小结时,老师应强调平行四边形高有两种做法,而梯形的高只有一种做法。

在反馈过程中,缺少了学生画高的展示过程。高的画法一定要有规范的展示。

岳主任:

就本节课来说,如果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一些图形,比如说让学生剪下一些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他们剪下的形状是不同的,对这节课的做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能直观的反应出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另外,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掌握,老师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将这些图形的底和高都列出来,这样重点内容更直观。

丁校长:

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应该是“理直气壮”的,比如说什么是梯形的高,该强调的不仅仅要强调,还要重点强调。本节课老师的教学环节也有了,活动也有了,展示也有了,但是就差“理直气壮”的强调重点。就像窗户纸一样,就差那一层没有捅破,欠一点果敢和信心。

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扎实,比如说只有一部分的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出高的概念,那么日常教学中就要一点点的扎扎实实的引导理解能力强学生去表达,去树立榜样,然后再从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一方面树立榜样,一步步的完善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这个过程是长期的,甚至是枯燥的,年轻人一定要耐得住性子,扎实稳定的走好每一步,才能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突出特色。

建议多参考《数学课程标准》,参考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再与我们学校规范、高效、情致共生的“体验”课堂模式相对比,以这些为一面镜子,时时照一照自己,促进自己的进步与发展。希望今后继续坚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张校长:

善于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老师的自我反思很好,提到了一些自己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从以下几点来说一说:

1、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应从课型特色抓起,概念课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在本节课中去体现?这些就像是一条大路,你必须要紧绷课型特色这根弦,不能有任何放松。

2、什么是老师应该“给”学生的?第一,学生不需要通过自主探究的内容,比如说无数数学家已经总结好的一些内容,老师必须要给学生,学生不是数学家,不需要他们去做这些内容;第二,根据情况“给”,为什么这么说呢,针对不同的学生而言,可能有的学生能够达到老师预设的高度,但是当大部分学生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的时候,尤其是起点低,基础差的学生,老师应当适当的给他们一些他们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的结论。当然,努力还是必须的,是适当的给,而不是遇到困难不论情况的乱给。

3、学生在练习题中出现许多错误,为什么?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抛开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明晰不了算理,理解不了必要的信息,怎能把练习做对呢。所以,还是要在课堂上下功夫,慢一点没关系,但一定要处理透,要让概念规范、明晰、准确的深入到学生的脑海当中去。这个也作为你本节课最需要去加强的成长点。

4、板书准备。本节课教师的板书明显准备不足。像这样的概念课,必要出现的概念,画底和高的示范,总体而言,三块黑板的利用率太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板书的使用尤其反应教师的课堂形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