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4
收藏
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查字典数学网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小升初数学练习题及解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16km,2小时后,乙乘汽车也从A地到B地,每小时比甲多行44km,结果比甲早到1h40min,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东方小学五年级1班有50个学生,其中同时参加音乐兴趣小组和美术兴趣小组的有7人,其余的学生也分别参加了音乐或美术小组。参加音乐兴趣小组人数的2/9与参加美术兴趣小组人数的1/5相等,问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解析:
① v甲=16km/h v乙=16+44=60km/h
前半段按追及问题算:
追及路程△S=甲2小时行的路程=16*2=32km
追及速度△v=v乙-v甲=44km/h
追及时间△t=△s/△v=8/11h
则追上甲时乙行的路程x1=v乙*△t=480/11km
后半段是相离问题
t=1h40min=5/3h
△v=44km/h
乙到达时,甲与B的距离△s=16*(5/3)=80/3km
所以△t=△s/△v=20/33h
x2=(20/33)*60=400/11km
x=x1+x2=80km
②方程解法:
设参加音乐组的有x人则参加美术组的有50-x+7=57-x 人
2/9*x=1/5*(57-x) x=27
算数解法:
根据题意,美术组=10/9*音乐组
一共有(1+10/9)音组-7人,即50人
故音组=(50+7)/(1+10/9)=27人
本文就是我们为广大同学准备的小升初数学练习题及解析,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五)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边形分类》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测量活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二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十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六)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十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文具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十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十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十八)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量体重》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六)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案(六)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六)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