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收藏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初二数学下学年期末备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归纳知识点和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第十六章 分式
一、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
二、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三、分式计算: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四、整数指数幂:(1) (2)较小数的科学记数法;
五、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这个解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一、形如y=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
三、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四、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
1、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定义)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二、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定义)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菱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S菱形=底×高 S菱形= ab(a、b为两条对角线)
四、正方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3、判定:(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五、梯形: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判定: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梯形的中位线分别平行于上、下两底,且等于上、下两底和的一半。
六、重心:
1、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七、数学活动(教材115页):
1、折纸多60°、30°、15°的角证明方法(重点30°角)
2、宽和长的比是 (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一、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教材125页。)
二、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四、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五、方差:
1、计算公式: ( 表示 的平均数)
2、性质: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下学年期末备考知识点总结,大家看了之后感觉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例 2(参考教案二)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小五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案(二)
等腰直角三角形
求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参考教案二)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例 3(参考教案二)
成反比例的量
比例的应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
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乘整数
数的整除(参考教案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参考教案二)
正、反比例的意义
第十册数学教案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参考教案二)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解比例
分数中的单位“1”的认识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参考教案二)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小五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二)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测试卷
五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参考教案二)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一个数乘分数
能被 2 , 5 整除的数(参考教案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