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收藏
2016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6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图形变换包含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四种变换,那么二次函数的图像在其图形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的过程中,如何完成解析式的确定呢?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的着眼点。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用顶点式的方法。因此解题时,先将二次函数解析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其顶点坐标,再根据具体图形变换的特点,确定变化后新的顶点坐标及a值。
1、平移:二次函数图像经过平移变换不会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开口方向,因此a值不变。顶点位置将会随着整个图像的平移而变化,因此只要按照点的移动规律,求出新的顶点坐标即可确定其解析式。
例1.将二次函数y=x2-2x-3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新的图像解析式为_____
分析:将y=x2-2x-3化为顶点式y=(x-1)2-4,a值为1,顶点坐标为(1,-4),将其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那么顶点也会相应移动,其坐标为(2,-2),由于平移不改变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形状和开口方向,因此a值不变,故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x-2)2-2。
2、轴对称:此图形变换包括x轴对称和关于y轴对称两种方式。
二次函数图像关于x轴对称的图像,其形状不变,但开口方向相反,因此a值为原来的相反数。顶点位置改变,只要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求出新的顶点坐标,即可确定其解析式。
二次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图像,其形状和开口方向都不变,因此a值不变。但是顶点位置会改变,只要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求出新的顶点坐标,即可确定其解析式。
例2.求抛物线y=x2-2x-3关于x轴以及y轴对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y=x2-2x-3=(x-1)2-4,a值为1,其顶点坐标为(1,-4),若关于x轴对称,a值为-1,新的顶点坐标为(1,4),故解析式为y=-(x-1)2+4;若关于y轴对称,a值仍为1,新的顶点坐标为(-1,-4),因此解析式为y=(x+1)2-4。
3、旋转:主要是指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为180的图像变换,此类旋转,不会改变二次函数的图像形状,开口方向相反,因此a值会为原来的相反数,但顶点坐标不变,故很容易求其解析式。
例3.将抛物线y=x2-2x+3绕其顶点旋转180,则所得的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
分析:y=x2-2x+3=(x-1)2+2中,a值为1,顶点坐标为(1,2),抛物线绕其顶点旋转180后,a值为-1,顶点坐标不变,故解析式为y=-(x-1)2+2。
为大家推荐的2016中考数学复习指导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法 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5加法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80的认识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和‘=’ 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和圆锥的体积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75以内的减法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2分类(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65以内的加法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认识立体图形 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除法的验算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6和7的认识 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的意义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分类(一)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几和第几 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关于需要几个轮子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平均数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钝角和锐角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 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