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收藏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进率之后学习的,是建立在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容积的教学和体积的教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彼此联系,相互交织。
成功之处:
1.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提供不同的物体,有实心的,有空心的,能容纳物体的,通过对这两类物体的比较,明确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里面是空的,才能计量它的容积,计量的时候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才能更准确地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使学生弄清楚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确升和毫升的进率。在教学中,我提供了一个500毫升的瓶子和一个1000毫升的瓶子,通过倒两次的直观操作,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1升=1000毫升。然后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发现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不足之处:
1.根据体积计算公式,求得的结果应带体积单位。如果要求的容积结果是“升”或“毫升”,必须化单位,但是个别学生就是不重视。
2.做一做第2题要注意算法多样化。除用现有体积-原有水的体积=珊瑚石的体积外,还可以利用转化思想,根据增加的水的体积就是珊瑚石的体积来列式。
再教设计:
进一步明确容积与体积单位的使用范围,明确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华师大七年级下
多边形的内角和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作者:周冠华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1课时)课件ppt华师大七年级下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10.3等腰三角形课件ppt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11.1可能还是确定课件ppt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9.2多边形的内角和(第2课时)课件ppt华师大七年级下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践与探索(1)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10.2.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课件ppt华师大七年级下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10.2.2画图形的对称轴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课件ppt华师大版七下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4课时)课件ppt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
《认识三角形》课件ppt华师大七年级下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2课时)课件ppt华师大七年级下
体验不确定现象课件华师大七年级下作者:张晓丽
《画图形的对称轴》课件ppt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11.2.2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课件华师大七年级下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作者:张怀扬)
等边三角形课件ppt华师大七年级下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课件ppt华师大七年级下
6.2.1方程的简单变形课件ppt南靖县实验中学七年级上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一课时)课件
10.3等腰三角形复习课件ppt华师大七年级下
11.2.2抛三枚筹码素材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9.1三角形的外角和(第3课时)课件ppt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
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