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年、月、日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人教版三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年、月、日

2016-06-28 收藏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虽然在课堂上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有很多经验。因此,根据以上情况我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作了一个调查性的小测,测试情况如下:优良率达86%,并且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认识;有24%的学生不合格,其中对钟表的知识掌握差的占20%,有14%的学生没有对有关年月日和时分秒的知识具有常识性认识。由本次测试可见本年级的学生的中下面较大,因此根据本班级情况本人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计划为10个课时,并在结束本单元新授课后,紧接着进行综合测试,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查漏补缺。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4、认识24时记时法,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

●认识钟表

二年级下

●认识时、分、秒

●体验时间的长短

----------->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认识年、月、日

●认识平年、闰年

●认识24时计时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24时记时法。

难点:1、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五、单元评价要点

1、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会判断平年和闰年,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信息。

2、能根据日历进行在关日期的简单推算。

3、了解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时刻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可以不列出算式)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0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备注

年、月、日(年、月、日的认识)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

1

让学生课前进行资料收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如:什么叫平年、闰年、大月和小月等知识)(每人自备一个年历表)

看日历(认识星期、计算经过的时间)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1

让学生进行课前小调查,从日历中找一找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

猜生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能结合具体活动,推算出某人的生日。

1

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1

综合测试

1

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后面的单元复习和中下生的辅导进行查漏补缺。

时间与数学(一)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体会日历包含地丰富的数学信息。

1

时间与数学(二)

1、尝试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研究的过程,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年龄,从而进一步体会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综合实践活动

会设计2007年年历表(分组完成)

1

测试

1

反馈

1

合 计

10

这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