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新课程的教学,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经历了不同时段的知识积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本册本单元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学生的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从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懂得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观察物体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从而得出了根据摆放物体的位置,当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同时,学生也发现:从正面和从后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左侧面和从右侧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学生也明白了,这里所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和上面、下面的位置是相对的,这就是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初步感知,也是针对一个物体的观察而言。
通过例2的教学,学生获得了立体组合物体的观察与单个物体所观察到的截然不同,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不一样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也不相同。例1和例2的教学,是从把一个或一组立体图形从固定摆放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决定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样子及形状。而通过例3的拼搭活动、实践操作,学生对原来的想想变成了现实,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提升。学生也明白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都不一样。就学生来讲,本单元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互动,教师的教学更觉轻松,教学效果也好,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实物的展示,作为学生来讲,无论是单个立体物体还是简单的组合立体物体,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都能准确辨认。
总结下来,我觉得自己对单元内容的教学放得开,对知识点的拓展有度。既考虑到了学习好的学生,同时又照顾到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但对整节内容的教学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更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深思和改进:
1、及个别学生对观察组合立体图形还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只会简单的看问题,特别是对给定的平面图形不能正确辨认方位。
2、部分学生对观察物体后画平面图形有一定的困难。
3、部分学生对拼搭活动积极性高,但对画平面图形较为吃力。
20.4二次函数的性质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2.5有理数的减法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2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二)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2.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应用举例(3)坡度、坡角问题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2.1负数的引入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2.4有理数加法运算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23.1求概率的方法课件ppt京教版九年级上
二次函数复习(一)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2.4有理数加法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3.5一元一次方程(五)一般方程课件京教版七年级上
20.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3)课件ppt
21.2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20.5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1.3计算工具的发展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19.1比例线段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21.1锐角三角函数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过三点的圆》课件ppt京教版九年级上
20.6反比例函数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3.5一元一次方程(三)一般方程课件京教版七年级上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20.6反比例函数复习题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21.5应用举例航海问题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3.5一元一次方程(一)最简方程课件京教版七年级上
比例线段(二)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二次函数的图象(三)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