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介绍了0,0是我国最早创造的,以“0”作为零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杰出贡献。内容如下。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0是我国最早创造的
我们知道阿拉伯数字1、2、3、4、5、6、7、8、9原是印度人发明的,13世纪后期传入中国,人们误认为0也是印度人发明的。其实印度起先发明时没有“0”,他们把“204”,写成“24”,中间空着,把2004,写成“24”,怎么区别中间有几个零呢?为了避免看不清,就用点“· ”来表示,204写成“2·4”,那不和小数混淆了?直到公元876年才把“0”确定下来。我国却在1240年前就已创造了“0”,我国的零,当时是“○”,它是根据写字时缺字用“□”来表示缺字,“0”表示这个数没有,或这个数位上没有,用“○”表示,随着人们长期不断地记数,慢慢发展演变,最后确定为今天的“0”
因此以“0”作为零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杰出贡献。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上《中国的世界遗产》教学设计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摸名片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上《分苹果》课本练习情境创设过程
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上《7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二)》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片段
人教版二年级上《8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二)》教案
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评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上《8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一)》教案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苹果》教学反思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评课稿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你寄过贺卡吗》教学反思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课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上《7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二)》说课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同步练习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课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课后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苹果》同步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