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小知识介绍的是+-×÷的由来,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小知识:+-×÷的由来
加减号“+”、“-”—五百年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这两个符号表示剩余和不足,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乘号“×”—三百多年前英国著名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他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转动45°角,这样乘号“×”也就面世了。“×”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最早人们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小知识,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上《1,2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认识厘米》同步习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参加科技馆知识点
西师大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反思
精编三年级小学生数学1单元知识点归纳
16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同步练习(人教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后练习
西师大版数一年级上册《8加几》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米》同步练习(人教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上《用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数二上《1,2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2016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后习题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17,18减几》相关资料之说课稿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相关资料之说课稿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和可能性》教案
北京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试题及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3减几》教学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同步练习(人教版)
2016年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本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