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最新文章 在学习“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已经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以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的求和问题。
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例题是以猴子采桃的情境出现的。通过一只小猴的自述,给出了“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的信息;并提出了“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的问题。如何来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悟出:树上原来的桃已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被采下来的23个,一部分是仍然留在树上的5个,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能求出树上原来有的桃。从而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算出得数后,再强调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个”,并用括号括起来。并提醒学生要口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
想想做做的第1、2、3题,都是有一个条件隐藏在图中,要学生自己把它找出来的。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再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这几题的答案,让学生从算式,答,为什么这样做三个方面来交流,以真正达到吃透题意,理解题目数量关系的用意。
想想做做第4题是对比题,在教学时,我也主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第一小题用加法计算,而第二小题用减法计算,让学生理解到: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来进行解答。
在学生作业中碰到了一些问题:即学生不会口答,单位名称找不到等。等以后学生多接触题目,相信也能找得到。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1)》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三角形、圆》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总结 停课不停学,“被动”变“主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1)》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折、剪、拼》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一)》教案
儿童理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一)》教案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图形与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式与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
游戏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一)》教案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上下》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节约水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开发绿色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二)》教案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游戏中的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教案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 数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