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第二课时:
认识扇形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难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把折扇(其中一把圆形扇)、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用折扇作为导入新课的道具)同学们对折扇并不陌生,能说说你们对它的认识吗?
像折扇打开形状(教师打开折扇演示)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扇形。(出示课题:认识扇形)对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交流汇报。
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
二、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圆中的涂色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1.认识圆心角。
出示例3图。
教师在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作圆心角。
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
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 、 、 、 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认识弧。
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A、B两点间的部分。(弧是圆上的一部分,这样处理易于理解)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word教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电话计费问题导学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word导学案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教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1《多姿多彩的图形》word导学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word教案
七年级下册《9.1不等式》教案
七年级下册《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4-2黄金分割的教学设计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2《直线、射线、线段 》word学案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1教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第四章《几何图形》word全章学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word复习学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3课时)教案
七年级下册《9.4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教案
七年级下册《10.2立方根》教案
七年级下册《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2015秋人教版数学九上24.1《圆的有关性质》(圆)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教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word导学案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3《角》word学案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资料》
八年级下册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人教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4.3.1《角》word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16.1分式[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16.2分式的运算[人教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学案
八年级下册18.1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人教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3课时)学案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