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收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例1、例2,以及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学习指导:
一、自主准备
1.找一只温度计,仔细观察,并将观察内容与家长交流;或上网搜索,了解有关温度计知识。
2.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第1页的例1。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大声地读一读,并在下面写一写)
2.阅读课本第2页的例2。思考:怎样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
3.想一想:气温在( )时候用正数表示,在( )时候用负数表示,气温的正和负是以( )为分界点的。海拔高度呢?
三、自主质疑
你对正数和负数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二、交流提升
1.认识温度计
知道测量气温要用什么吗?(出示温度计)谁能把温度计向大家介绍一下? (温度计的结构、计量单位、类型、表示温度的方法等)
2.交流例1
(1)出示例1,全班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以这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为例,说一说怎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气温,正数和负数又是怎样读和怎样写的?
(3) 全班交流。(以0摄氏度为标准,0摄氏度以上用正数表示,0摄氏度以下用负数表示。写正数时,正号可写出,也可省略不写,写出正号的,一定要读出正 字,省略正号的,正字也省略不读,我们以前认识的数都是正数。而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负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板书:+20(20)、- 20、0
平行四边形的边与角课后练习题:四年级下册数学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节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用专项能力测试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计划模板
2016年小升初数学计算类型练习试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推理》学案分析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下学数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2016年六年级数学分数与百分数教学计划:下学期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分类》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几》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加减运算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下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试卷
2016年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用字母表示数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送温暖》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应用能力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综合能力训练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综合能力练习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2016学年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整除的性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专项练习
2016年小升初数学练习试卷:填空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淘气的猴子》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变葫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练习题:下学期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