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收藏
第四课时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
x=1
12-Y=4
S+12=49
21-b<24
x=14+78
16+a=27+b
a +b=6
b-8=100
X+10
4X=60
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25=37
X-23=52
0.7X=3.5★X0.5=12
48-X=25★
4.8x=20★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
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
(1)X-20=30 (2)5x=2.4
解: X=30○□ 解:x=2.4○□
X=□ x=□
(3)3.6+X=5.7 (4)4.8x=12
解: X=5.7○□ 解:x=4.8○□
X=□ 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
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指导练习
1.p7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
3.P7第13题
学生口答练习
4.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 )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
四、作业
1.P7第10题
2.P7第12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12x=31.2 9.6y=48
解:x=31.212 解:y=489.6
X=2.6 y=5
湖州市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肇庆市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丽水市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永康市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三明市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比的意义”数学练习题
太原市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无锡市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小升初小学运动会的数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案:“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茂名三年级数学期
2017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慈溪市三年级数学期末
石家庄市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宁德市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2017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中山市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2017届高考一轮复习文科数学不等式专题演练(含解析)
南通市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2017小升初数学分数加减法则练习题
高二数学导数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7高考数学答题技巧:通览试卷
绍兴市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惠州市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长乐市小学三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昆山市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知识要点:《常量与变量》
徐州市三年级数学期末
阳江三年级期末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