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收藏
”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找公因数的过程最大公因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学期《分数的意义》第79-81页内容,我在教学“求,让学生懂得找公因数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数字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寻求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我发现学生找最大公因数比较慢,用列举法一步一步地找,说明知识与技能目标虽已达成,但在过程与上稍薄弱。在学生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虽然从因数进行了正迁移,但探究方向是教师既定的。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课堂中,虽然有探究学习的形式存在,但探究内容却是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完成的,学生没有探究的方向和主动权。于是,我采用了激发兴趣,在这一环节,使学生产生了急于探究最大公因数方法的想法,在设疑中带着各自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探究。大部分学生用“列举法”找到公因数后,有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从一个数的因数中挑另一个数的因数,是一种“筛选法”思想的体现,优化了列举法。还有的学生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率比较高。学生采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使得课堂气氛较活跃。与此同时我还将最大公因数融入生活实际。把找公因数的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景中,比如:“有两根绳子,一根长12米,另一根长18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且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应是几米?一共截几段?”这时学生理解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和作用,就不难解决这一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并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真正做到了生活知识数学化。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同步练习及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学看钟表》同步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学看钟表》教学教案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说课稿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学看钟表》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一数上册《6~10的认识》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学看钟表》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一上《学看钟表》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上《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上《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学看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年300字一年级暑假数学日记买药的故事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格式《整式的加减》
最新400字小学生暑假数学日记范文分享做作业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上《6~10的认识》同步练习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500字小学生暑假数学日记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正数和负数》教学计划模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