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收藏
查字典数学网2016中考频道为大家编辑了2016中考数学备考策略,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如果把解题比做打仗,那么解题者的“兵器”就是数学基础知识,“兵力”就是数学基本方法,而调动数学基础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解题思想则正是“兵法”。
2.数学家存在的主要理由就是解决问题。因此,数学的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答。“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3.问题反映了现有水平与客观需要的矛盾,对学生来说,就是已知和未知的矛盾。问题就是矛盾。对于学生而言,问题有三个特征:
(1)接受性:学生愿意解决并且具有解决它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障碍性:学生不能直接看出它的解法和答案,而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
(3)探究性:学生不能按照现成的的套路去解,需要进行探索,寻找新的处理方法。
4.练习型的问题具有教学性,它的结论为数学家或教师所已知,其之成为问题仅相对于教学或学生而言,包括一个待计算的答案、一个待证明的结论、一个待作出的图形、一个待判断的命题、一个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5.“问题解决”有不同的解释,比较典型的观点可归纳为4种:
(1)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办法的一种活动。
(2)问题解决是一个探究过程。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这就是说,问题解决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创新的过程。
(3)问题解决是一个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因而,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就成为学习数学的根本原因。此时,问题解决就独立于特殊的问题,独立于一般过程或方法,也独立于数学的具体内容。
(4)问题解决是一种生存能力。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其目的之一是,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是不确定的世界里,学习生存的本领。
6.解题研究存在一些误区,首先一个表现是,用现成的例子说明现成的观点,或用现成的观点解释现成的例子。其次一个表现是,长期徘徊在一招一式的归类上,缺少观点上的提高或实质性的突破。第三个表现是,多研究“怎样解”,较少问“为什么这样解”。在这些误区里,“解题而不立法、作答而不立论”。
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数学网2016中考频道为大家准备的2016中考数学备考策略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高一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数学4月份数学信息反馈
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高一函数单元测试
高一数学第一次联考试卷
高一年级数学阶段性测试试卷
高一年数学月考试卷
数列单元测试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数列单元检测卷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训试卷
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运算习题课
高一数学期末模拟检测
高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测试题
高一数学同步期末测试题
函数单元测试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高一年级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
高一数学(2008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期终数学测试(三)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平时练习试卷
高一期末数学测试题
直线与方程测试题
《不等式的性质》培优资料
高一数学月考(函数性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