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
收藏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三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正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成反比例的量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烙饼问题教学设计预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二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二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圆锥的体积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三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数的意义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二
人教小学数学教案::认识负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2
正、反比例教学设计二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数的整除 分数 小数的基本性质
《统计》教学设计二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四则混合运算
《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与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解比例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