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
收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课间操的展示活动,这是我们学校某班的同学(课件),在这次活动中小强是表现最出色的一个,你能说一说小强在什么位置吗?
生:从右向左数第4排的第2个。
师:谁还想说?
生:从左向右数第2排的第3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从后往前数,第4排的第3个。
师:怎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说法呢?
生1: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观察的。
生2:人们的视觉不同,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说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师:正像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人的位置不变,但由于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描述位置的方法就不同。刚才大家在描述小强位置时,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感觉怎样?
生:有点乱。
师:我们能不能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同时设置如何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统一带来的不便,体验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二、用列与行确定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用到了排,个等词来描述位置,你们认为怎样为一排?
生:横着是一排。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1:竖着也可以看作一排。
生2:排是直的。
师:有横排,也有竖排,在描述位置时很容易混淆了,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竖排称为列,把横排称为行。(板书:列和行)大家认为哪为第一列合适?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减法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11减几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数数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比较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认识物体(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10的认识(一)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森林运动会
一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练习课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
一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连减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分类
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练习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分类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比一比(一)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6-10各数的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8和9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比大小、轻重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10的认识(二)
一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教案及练习题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十几减9
一年级数学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认识几和第几(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比一比(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