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收藏
导语:“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学习奥数可以锻炼思维,是大有好处的。学习奥数的年龄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而定。数学网小编为同学们精选了一些题,希望大家认真做哦!
某公园里有三棵树,它们的树龄分别由1、2、3、4、5、6这六个数字中的不同的两个数字组成,而且其中一棵的树龄正好是其他两棵树龄和的一半,你知道这三棵树各是多少岁吗? 答案与解析:这道题的实质就是:把1、2、3、4、5、6六个数分成三组,每组两个数,组成二位数,使其中的两个二位数之和等于第三个二位数的2倍。顺便说一下,把生活中的趣味问题转化成为纯数学型的题目是一种重要的本领,同学们要从小就注意增强这种能力,以便将来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仔细观察、大胆尝试,将这六个数分组、组合,可得出的三个数是:12,34,56,因为12+56=34×2 即这三棵树的树龄是12岁、34岁、56岁。这道题有几种不同的答案,请你动动脑筋找出另外的答案。《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4课时)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4课时)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3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2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统计》的教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3课时)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平均分”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教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二下《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