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
收藏
小学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小编今天为您带来了四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5、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2010年重庆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雅安市2007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0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200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数学试卷
黑龙江省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试卷
福州市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2010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7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雅安市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0年无锡市中考数学及答案
2007北京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7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雅安市2008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7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雅安市2010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福建省厦门市2008年初中毕业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2010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9年天津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6年重庆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9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哈尔滨市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杭州市2008年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数学试卷
2010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贵阳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2007年重庆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6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成都市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海南省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长春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