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
收藏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略)
2、板演竖式计算
819=答案
847=答案
543=答案
682=答案
805=答案
564=答案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出示例3。
3、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4、 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计算。
3786=答案
4255=答案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练习
1、做一做
1563=答案
4348=答案
6055=答案
8637=答案
2、计算。
1762=答案
4564=答案
3813=答案
4955=答案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
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判断商的位数,并估算商的大约值,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而且为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再通过检验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培养了学生自觉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判断和检验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浙教版八上一次函数课件
常量和变量课件
浙教版八上6.3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2)课件
浙教版八上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课件1
浙教版八上7.2认识函数(第一课时)课件
浙教版八上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1
浙教版八上7.3.1一次函数课件1
浙教版八上2.5
浙教版八上一次函数的复习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7.2认识函数(第一课时)课件
浙教版八上第六章图形与坐标复习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7.1常量与变量课件1
浙教版八上7.2认识函数(2)课件
浙教版八上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
浙教版八上2.4等边三角形课件1
浙教版八上7.4一次函数的图象(二)课件
浙教版八上2.5直角三角形(2)课件
浙教版八上7.1常量与变量课件
浙教版八上7.3一次函数(2)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7.3一次函数(1)课件
一次函数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7.2认识函数(2)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7.4.2一次函数的图象(2)课件
浙教版八上7.1常量和变量课件3
浙教版八上7.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1)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7.3一次函数(2)课件
浙教版八上一次函数练习课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上7.2认识函数(第二课时)课件
浙教版八上3.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课件1
浙教版八上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