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
收藏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备考使用,请大家好好复习以下的内容:
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 ,方程才成立 。
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13.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解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
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 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1)一般应用题;
(2)和倍、差倍问题;
(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5)比和比例应用题。
2016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练习卷(北师大版)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直角》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角》教学反思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圆的认识》同步练习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与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同步练习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同步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堂实录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角》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模拟题(2016年)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锐角和钝角》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同步练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锐角和钝角》教学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角》教学片段与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直角》教学反思
2016年秋一年级数学上册2单元测试题(青岛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自测卷(2016年北师大版)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分一分与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同步练习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二年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锐角和钝角》课后反思
20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测验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同步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