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希望大家认真品阅。
加减乘除的来历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
希尔伯特曾经说过“数学的有机统一,是这门科学固有的特点,因为它是一切精确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必须要学好数学,并了解一些数学小知识。数学小知识其实都是非常有趣的,很多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向大家表达出数学的魅力。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有没有哪一条触动了你呢?
9乘以什么整数,可得到仅用1组成的数?
靠政治特权累积财富的数学家
趣题妙解──国际象棋中的问题
素数并不孤独
透过手机看世界
人人喜欢“大玻璃”
金坛封缸酒:黄酒中的翘楚
女孩想干啥,你说了算!
四色猜想
经典数学问题----连续统之迷
“只要醒着,我就必须思考数学”
数学家的记忆力
公共汽车运营中的问题分析
世博会门票有颗“RFID芯”
数学与应用数学
鞋袜谁先
余数非数
华尔街的数学奇才们忘事了
谢谢你,马丁
小欧拉智改羊圈
算出音乐来
数的创生(二)赋值完备化
走进数学花园感受神奇魅力
华裔数学天才陶哲轩
Erlangen纲领——几何学
数学故事:小鬼当家
剪草奶牛
陈志明:在数学中寻找乐趣的人
纳什: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
法庭上的数学证据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