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希望大家认真品阅。
加减乘除的来历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
希尔伯特曾经说过“数学的有机统一,是这门科学固有的特点,因为它是一切精确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必须要学好数学,并了解一些数学小知识。数学小知识其实都是非常有趣的,很多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向大家表达出数学的魅力。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有没有哪一条触动了你呢?
北师大高二上《椭圆》综合练习
高中数学蝴蝶定理的研究综述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练习(3)及答案
2012届高三摸底考试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湛江二中2012年高二下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和正切课件
江西省四校2012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盟校05年第一次联考 理
2010年高三第二次月考数学文科试卷及答案
高一数学下学期平面向量练习3
高三单元试题之四 三角函数
高一数学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它们的图像课件
2010届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课件
重庆市巴县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理科数学试题(3)
高一数学必修内容训练试题(12)--函数与方程思想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课件
高二数学(文)期中考试分析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高一数学下学期平面向量练习21
天津市2012届高三数学(理科)第三次六校联考
人教A版必修1函数的表示法(一)课件
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数学(文)解析版
高考数学总复习第四讲:参数问题
高一数学四种命题(1)课件
金园实验中学高考数学第5套模拟试题
高三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高三数学9.6空间向量及其运算课件B(理科一轮)
高三数学不等式的综合问题课件7(理科一轮)
2011年高考数学等比数列练习及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