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希望大家认真品阅。
加减乘除的来历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
希尔伯特曾经说过“数学的有机统一,是这门科学固有的特点,因为它是一切精确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必须要学好数学,并了解一些数学小知识。数学小知识其实都是非常有趣的,很多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向大家表达出数学的魅力。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文化之加减乘除的来历,有没有哪一条触动了你呢?
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分析
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小学2014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答案
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分析
冀教版2014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考试题答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试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2014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答案
初一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检测题(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上册)
小学2014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4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答案2014
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2014年
关于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