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数学奥秘之等号与不等号的发明人,希望大家认真品阅。
等号与不等号的发明权属于英国人。
1557年,数学家雷科德在他的《智慧的激励》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他说:“最相像的两件东西是两条平行线,所以这两条线应该用来表示相等。”他的书《智慧的激励》也因此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在数学中,等号“=”既可表示两个数相等,也可以表示两个式子相等,但无论何种相等,它们都遵循以下规则:
(1)若a=b,那么对于任何数c,有a±c=b±c;
(2)若a=b,那么b=a;
(3)若a=b,b=c,那么a=c;
(4)若a=b,那么对于任何数c,有ac=bc。
人们起初用“ ”和“ ”。表示大于和小于,英国人乌特勒首次在他的《数学入门》一书中使用了它们。另一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引入了现在的两个符号:>、<。他在自己的书中明确地写道:“a>b表示a量大于b量,a<b表示a量小于b量。”
不等号在数学中有着普遍应用,在使用它们时,应遵循如下原则(a、b为实数)
(1)若a>b,则b<a
(2)若a>b,那么对于任何实数c,有a±c>b±c;
(3)若a>b,c为大于零的实数,那么ac>bc;
(4)若a>b,c为小于零的实数,那么ac<bc;
(5)若a>b,b>c,那么a>c。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奥秘之等号与不等号的发明人,有没有哪一条触动了你呢?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垂直与互相垂直》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乘与除》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平方分米》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几分之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减法》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3》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2》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画一画》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数学教案
听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除多位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数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成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数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厘米》数学教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认识体积和容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课》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周长》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场——搭配》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2)》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