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或薄塑料板,1张电话卡或其他类似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
2、提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谈话: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自己的课本第82页的表格里。
(2)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彼此交流,各自填表。
(3)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左图)
谈话: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量面积用什么量?怎样量?
学生各自测量课本上的例2左图。
谈话: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2)(出示例2右图)
谈话: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买电器》教学设计
《进位乘》公开课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千以内隔位退位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运白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读统计图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四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花店买花》教学设计
《剪一剪》教学设计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过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练习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冀教版《排列规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拨一拨》教学设计
青岛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四册《练习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
《加法竖式》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