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29页。
教材简析: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 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象。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 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 3:我用边长 4 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 6 个正方形,摆了 4 行,还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 4:??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平移》教学设计教案
怎样解答圆锥曲线问题
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节真实的公开课 听《一个数除以小数》有感
数学高考冲刺:数学要注重知识网络化
《高品质“数学文化课”的塑造》培训心得体会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点
《5的乘法口诀》听课小结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平面图形的平移知识点
17年高考数学复习点拔:不等式
谈小学数学的互动型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老师业务学习心得 行知课堂下的深度学习之我思
文科生如何提高高考数学分数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一年级下册教案 《100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谈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应用于教学的微课开发策略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平面图形的全等变换知识点
审定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理论素养的策略
谈现实生活中的幼儿数学教育
初一知识点:简单的旋转作图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包装的学问》听课反思
怎样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教研组2016-2017学年度 第一学期教研计划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