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例8 P10练一练、 P11练习二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出示相应图片)今天我们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
教学P9例8
1.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5.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
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
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做P10练一练
(1)先将练一练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2.做练习二第5-6题。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方程的由来,了解古代数学就家李冶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六、课堂作业
P11练习二第7~8题。
雅安市2009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9年天津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海南省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福建省厦门市2008年初中毕业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2007年山西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试卷
2009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6年重庆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2010年天津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7年陕西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南宁市200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2009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长沙市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2010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2010年重庆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长春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雅安市2008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贵阳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2007年重庆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7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0年山西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呼和浩特市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河南省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吉林省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杭州市2008年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数学试卷
2010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福州市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成都市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