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例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 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3. 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4.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
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
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
2. 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
4x = 56 x+15 = 30 x9 = 23
x - 98 = 100 5 x 6 = 9
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
二、新授教学
1. 学习例8
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
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
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 =86
x=862
x=43
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
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
答:小雁塔高43米。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
揭题:两步解的方程
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
三、专项练习
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
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
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
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
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
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
2.练习二第6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练习二第8题
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
五、作业
补充习题
以生为本收获无限精彩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圆的标准方程(1)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剖析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1)
《圆的标准方程》的说课稿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2)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3)
函数的应用第二学时
课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
《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朴实的教学 真实的课堂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案
集合与函数概念
“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
《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稿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以四上“数学广角”为例谈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能力
《等量代换和简单的几何证明复习课》教学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3)
感悟有效课堂的“精彩对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