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 P5例5~例6、 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 2x=202
3x 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1)指名读题
(2)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6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初中数学《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
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初中数学《轴对称》教案
初中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
初中数学《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教案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初中数学《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教案
初中数学《尺规作图》教案
初中数学《形状相同的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的波动》教案
初中数学《等式与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为什么它们平行》教案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问题》教案
初中数学《如果两条直线平行》教案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教案
初中数学《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初中数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初中数学《线段》教案
初中数学《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初中数学《矩形的判定》教案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初中数学《立方根》教案
初中数学《梯形》教案
初中数学《逆命题与逆定理》教案
初中数学《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案
初中数学《从自然数到有理数》教案
初中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