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2
收藏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回顾三年级数学的重点,小编为您整理了三年级数学期末考点精析,希望对您的学习和考试有所帮助。
1、 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 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3、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1、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角),十分位(角)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小数的加减法
1、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①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②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 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4、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
5、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新北师大版七下《1.3同底数幂的乘法(一)A》导学案
一年级上册认物体公开课课件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
新北师大版七下《1.8.2完全平方公式(2)》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下《2.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导学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新北师大版七下《1.3同底数幂的乘法》导学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算练习》课件
2015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室课件
新北师大版七下《1.3同底数幂的乘法(一)B》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下《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导学案
一年级加减混合课件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PPT课件
新北师大版七下《1.7.1平方差公式(1)》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下《1.2整式的加减(1)B》导学案
2015搭积木课件
新北师大版七下《3.3.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导学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课件
2015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课件
新北师大版七下《3.1.4认识三角形》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下《1.2整式的加减(2)A》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下《1.2.1整式的加减法》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下《1.2整式的加减(1)A》导学案
【苏科版】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新北师大版七下《1.2整式的加减(2)B》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下《3.3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新北师大版七下《1.9.2整式的除法(2)》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下《2.4用尺规作角》导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