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1
收藏
《图形的运动旋转》是在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猜测、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是: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丰富的生活中的旋转”作为情境引入,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再让学生举一些旋转的例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大胆地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引入当前要学的新知识,再从概念中寻找出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新课引入时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举例及紫荆花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原先的图案重合,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都使用了多媒体的手段。特别是在研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旋转中心在图形外的图形的旋转过程,用多媒体制作的运动过程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3、知识板块清晰,课堂语言科学规范,板书清楚。板块之间衔接自然,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1、教师在提问时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习惯。2、如何将“创设情境”有机地与教学结合起来,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创造。3、还应大胆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设计,安排更合理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图形的运动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锐意创新,更加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力求把新的课程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5.1.1相交线(学案+课件+教案+反思+练习+素材)
5.4平移课件ppt上杭五中七年级下
山东省曲阜市孔子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下6.2《立方根》课件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教学课件(12份)
5.2.1平行线课件ppt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ppt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同步习题精讲课件ppt
5.2.2平行线的判定(1)课件ppt上杭五中七年级下
七年级下期末总复习(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课件ppt
5.2.1平行线课件ppt上杭五中七年级下
5.1.2垂线(1)课件ppt上杭五中七年级下
第六章实数教学课件(8份)
2015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章实数》同步习题精讲课件
七年级下期末总复习(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ppt
2015七年级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习题精讲课件
5.1.1相交线课件ppt上杭五中七年级下
5.3.2命题、定理、公理课件ppt上杭五中七年级下
5.3.1平行线的性质(2)课件ppt上杭五中七年级下
七年级下期末总复习(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ppt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案+课件+教案+反思+练习)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课件(11份)
推理、书写强化训练课件ppt上杭五中七年级下
《立方根》课件ppt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第2课时)课件2
七年级下期末总复习(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课件ppt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同步习题精讲课件ppt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课件(7份)
5.2.2平行线的判定(课件+教案+反思+练习+素材)
5.2.2平行线的判定课件ppt
2015七年级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同步习题精讲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