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1
收藏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九年级数学点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检测试题5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同步练习5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题
九年级数学点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检测试题6
九年级数学图形与证明检测试题1
九年级数学相似多边形同步练习4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4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同步练习6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图形与证明检测试题3
九年级数学点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检测试题1
九年级数学图形与证明检测试题5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4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点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检测试题3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课后拓展训练题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复习题2
九年级数学点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检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检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7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同步练习3
九年级数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图形与证明检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同步练习
九年级数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相似多边形同步练习3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8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