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5
收藏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小编准备了高一数学教学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
高一计算机1323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13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学习环境新,好奇心强.但是普遍学习习惯不好,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所以工作的重心在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科的兴趣,以及在补足初中知识漏洞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夯实学生基础.
二、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围着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为三年后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任务:基础模块第一章至第四章
第一章集合(9月份
第二章不等式(10月份
第三章函数(11月份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2月份-1月份
措施:
1.夯实三基
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整体,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培训中形成的,通过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能力才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能力的提高又会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
A.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B.重视概念的归纳、规律的总结、技能的训练。
C.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D.加强知识过关检测,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A.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B.课堂练习典型化;
C.教学语言精练化
D.板书规范化。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A.指导学生看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B.指导学生整理知识,总结解题规律,归纳典型例题解法及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
4.加强学风建设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适当安排作业,认真检查督促,加强优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对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
四、各章节授课具体时间安排:
(基础模块第一章集合(约12课时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掌握集合的表示法。
(2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3理解集合的运算(交、并、补。
(4了解充要条件。
(基础模块第二章不等式(约12课时
(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高一上数学教学计划高一上数学教学计划。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基础模块)第三章函数(约20课时
(1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3能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基础模块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约20课时
(1理解有理指数幂,掌握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掌握利用计算器进行幂的计算方法。
(2了解幂函数的概念及其简单性质。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4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自然对数及积、商、幂的对数,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
(5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
(6能运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已经呈现在各位教师面前,更多精彩尽在查字典数学网开学季专题栏目!
2016年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总复习每课一练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4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应用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1
2016一年级数学期末重要知识点数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除法》练习题
小学数学小论文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能力训练习题3
2016二年级数学8单元同步测试
2016二年级下数学时钟期末专项训练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数的奇偶性》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2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2
人教版五下数学《折线统计图之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2016一年级下册数学归类复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4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2
2016年二年级数学期末表内除法知识点
优化估算教学,提升数学素养的小学数学论文
苏教版五上数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案
2016二年级数学8单元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找质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循环小数》教案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下册8单元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应用综合练习题5
2016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能力期末竞赛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小数《数的世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能力训练习题1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