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5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7、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二、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加、减、数乘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4.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三、教学难点
1.集合的概念、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
2.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三角函数的概念、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四、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就教师方面讲,有三位教师任教两个班还担任班主任,工作量大,投入时间很多,但我们备课组有信心将这届学生带好。
五、具体措施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 观察, 思考, 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4、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5、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6、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总结: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希望上面的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浙教版八年级下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课件
浙教版八下5.1多边形(1)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下2.1一元二次方程(1)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下3.1频数和频率课件1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课件(浙教版八下)
浙教版八年级下1.3节二次根式的运算(2)课件
定义与命题(1)课件PPT(浙教版八年级下)
4.2证明(2)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
4.2证明(3)课件1PPT(浙教版八年级下)
浙教版八年级下四边形小结与复习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举例课件
3.2频数分布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
浙教版八年级下3.2频数分布直方图课件1
4.4反证法课件PPT(浙教版八年级下)
浙教版八下逻辑推理题复习课件
浙教版八下第5章平行四边形复习课件
4.1定义与命题(2)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
浙教版八下3.1频数与频率(2)课件2
浙教版八年级下4.4反证法课件
4.3反例与证明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
浙教版八年级下1.2二次根式的性质(1)课件
浙教版八年级下6.2菱形(1)课件(周朝晖老师)
频数和频率(1)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
4.1定义与命题(1)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
3.3频数分布折线图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
浙教版八年级下1.3二次根式的运算(3)课件
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课件(浙教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3.1频数和频率(1)课件PPT
浙教版八下四边形小结与复习课件
4.2证明(1)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