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1
收藏
设计思想:
1、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此,教师应从思想上树立现代教育的新理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
2、 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主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3、 在真实有效的课堂中,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 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是:由简入难、循序渐进。教学时教师要科学的掌握分寸,在设计教学时认真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设计时要适当加强练习的密度,在体现梯度的同时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技巧。
教材分析:
1、 练习二十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其中第一题要求列竖式计算。第二题介绍了蚕吐丝的资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好与兴趣。第三题是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每台电风扇的价格是140元,括号下的问号表示求4台一共要多少元。第五题是表格式计算题,是一道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比较练习题。第七题是改错题,改正之前应要求学生先说出错误的原因,再进行订正。第八题的连加计算题要求学生用乘法计算,可先让学生观察,看出连加题中是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因此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来计算。
2、 练习题目种类多样,有图文结合的应用问题、改错题、表格题等。这些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学情分析:
1、 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后的一个配套练习。因此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上,能清楚地区分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的不同之处显得尤为重要。
2、 三年级学生感知能力、抽象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尽可能的使枯燥的计算多些趣味性。
3、 每班同学的基础各有不同,教师设计时应掌握全体性原则,在发展优等生的同时,照顾到其他同学,让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任何数与0相乘积都得0的算理。
2、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能正确区分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下载地址:人教版三年级《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的教学设计.doc
孩子过度焦虑导致上课易犯困
怎样让我们的课“活”起来呢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心得
家长如何巧妙地批评孩子
怎样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对学生要学会适度的放手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训练
利用好错题 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在教学和班级工作方面的收获
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和教育学生
三大窍门帮助家长如何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教师应该怎么做
父母要时常陪伴孩子经常交流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自主的课堂
教师该如何提升自身的修养
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复习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学习心得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需养成的7大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浅谈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策略
期末考试临近 小学生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谈谈自身是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评价
从教学方面谈谈自己一年中的所得
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活动实践
做好数学复习工作有几点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