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收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3、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7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将纸条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量一下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对量得不正确的加以指导。
教师:这张纸条的长是 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板书:7厘米=(70)毫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见。)
可能有的学生用数的方法,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2.教学例4。
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写字台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书。
教师:这个写字台高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启发学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师还要说明: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3、4题。
1.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第4题,教师巡视,重点观察第2小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应该怎样做。使学生知道:只有相同长度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如果有时间,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该题答案是:两个铁环连在一起长70毫米(40+40-5-5=70),三个铁环连在一起长100毫米(40+40+40-5-5-5-5=100)。
八年级数学教案(上)课题:11.1.1变量
梯形的性质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教案(上):课题:11.1.2函数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数轴》导学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复习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商品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提公因式法(1) 导学案
梯形导学案
整式的加减导学案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多边形内角和
等腰梯形的判定的说课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整式的加减》案例与反思
中学数学校本课程案例
等式的基本性质 导学案
复习三角形全等与相似公开课反思
表在折叠 实为对称说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复习课教学反思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教学反思
简单的平移作图导学案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等式的性质导学案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理数运算”》应用题教学
《幂的乘方》说课稿
《用方程解决问题》复习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