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收藏
同学们进入高二要求背诵的公式也逐渐增多,为此查字典数学网整理了高二数学抛物线公式总结,请参考。
1.抛物线的定义摘
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这个定点F叫抛物线的焦点,这条定直线l叫抛物线的准线。
需强调的是,点F不在直线l上,否则轨迹是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而不是抛物线。
2.抛物线的方程
对于以上四种方程:应注意掌握它们的规律:曲线的对称轴是哪个轴,方程中的该项即为一次项;一次项前面是正号则曲线的开口方向向x轴或y轴的正方向;一次项前面是负号则曲线的开口方向向x轴或y轴的负方向。
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以标准方程y2=2px为例
(1)范围:x
(2)对称轴:对称轴为y=0,由方程和图像均可以看出;
(3)顶点:O(0,0),注:抛物线亦叫无心圆锥曲线(因为无中心);
(4)离心率:e=1,由于e是常数,所以抛物线的形状变化是由方程中的p决定的;
(6)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上一点P(x1,y1),F为抛物线的焦点,对于四种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分别为(p0):
(7)焦点弦长公式:
对于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可以用焦半径公式推导出弦长公式。设过抛物线y2=2px(pO)的焦点F的弦为AB,A(x1,y1),B(x2,y2),AB的倾斜角为,则有
①|AB|=x1+x2+p
以上两公式只适合过焦点的弦长的求法,对于其它的弦,只能用弦长公式来求。
(8)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
直线与抛物线方程联立之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a0时,两者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椭圆、双曲线相同,用判别式法即可;但如果a=0,则直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或是和对称轴平行的直线,此时,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但只有一个公共点。
(9)抛物线y2=2px的切线:
①如果点P(x0,y0)在抛物线上,则y0y=p(x+x0);
(10)参数方程
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某些常用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掌握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方法.会根据给出的参数,依据条件建立参数方程.
高二数学抛物线公式总结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二数学公式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高中频道!
七年级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初一数学第一册生活数学课件2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轴课件
青岛版七年级上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件(1)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常见应用题归类分析课件
1.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1)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与补角课件
青岛版七年级上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科学记数法课件
1.5有理数的乘法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上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课件绝对值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复习课课件温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
七年级数学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服装销售 课件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课件
初中数学一年级1.1.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导学案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1.6有理数的乘方课件ppt汇贤中学沪科版七年级上
初一数学—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初一数学2.1.1单项式教学课件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课件温州实验中学七年级上
初一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认识》小结与思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相反数课件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复习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上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课件
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课件
苏教版初一数学代数式的值课件
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课件
鲁教版七年级上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件(1)
青岛版七年级上2.1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有理数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