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3
收藏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的内容:
1. ▲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P3 例;P8 2题;P9 7题;P35 2(2);P35 3题
3.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 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5. 做直角三角形的高:两条直角边即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只要做出斜边上的高即可。
6.做钝角三角形的高: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边所对的顶点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
7. 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 垂线段最短;
9.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0.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P7 例、练习1
11. 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P17 4题
13. 平行线的判定。P15 例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P15 练习;P17 7题;P36 8题。
14. 平行线的性质。P21 练习1,2;P23 6题
15. ★命题:如果+题设,那么+结论。P22练习1
16. 真、假命题P24 11题;P37 12题
17. 平移的性质P28归纳
这篇初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祝大家春节愉快!
八年级数学下册暑假练习题9
八年级数学分式测试卷3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同步练习4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于轴对称图形检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暑假练习题16
八年级数学直棱柱单元测试2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同步练习3
八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和它的化简练习2
八年级数学分式单元练习题1
八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同步练习5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同步练习1
八年级数学下册暑假练习题8
八年级数学分式测试卷2
八年级数学分式单元测试试题2
八年级数学分式乘除同步练习2
八年级数学分式单元测试卷2
八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同步练习题2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同步练习2
八年级数学分式单元综合训练题
八年级数学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分式单元练习题2
八年级数学分式单元检测题
八年级数学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同步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同步练习3
八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同步练习题1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同步练习8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同步练习6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分式单元测试试题1
八年级数学分式测试题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