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
收藏
初中课程知识深,难度大,知识面也宽,抽象思维多,逻辑推理多。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编辑了 初三同步知识点:概率 ,敬请关注!!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a0)
2. 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2+bx+c;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叫二次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点.
3. y=ax2 (a0)的特性:当y=ax2+bx+c (a0)中的b=0且c=0时二次函数为y=ax2 (a
这个二次函数是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
(1)图象关于y轴对称;(2)顶点(0,0);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5.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 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k)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 -h)2+ k,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
7.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行移动:二次函数一般应先化为顶点式,然后才好判断图象的平行移动;y=a(x-h)2+k的图象平行移动时,改变的是h, k的值, a值不变,具体规律如下:
k值增大 图象向上平移;
k值减小 图象向下平移;
(x-h)值增大 图象向左平移;
(x-h)值减小 图象向右平移.
8. 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
9. 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a、b、c与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1) a= 抛物线开口向上; a= 抛物线开口向下;
(2) c=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
c=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
(3) a, b异号 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a, b同号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b=0 对称轴是y轴;
(4) b2-4ac=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 =0 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b2-4ac= 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10.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 初三同步知识点:概率 ,希望帮助您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个性与创新意识的人才!!
八年级数学《正方形》说课稿(湘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说课稿(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
高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梯形》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四年级《游戏公平》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波动》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数轴》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