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0
收藏
临近2016中考许多考生一头扎进一套套的综合训练题中希望熟能生巧,结果却收效甚微。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6中考数学一模复习的内容。
一、快速阅读,把握大意
在阅读时不仅要特别留心短文中的事件情景、具体数据、关键语句等细节,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据此估计是我们平常练习时的哪种类型,会涉及到哪些知识,一般是如何解决的,在头脑中建立初步印象。
二、仔细阅读,提炼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各个关键数据,还要注意各数据的内在联系、标明单位,特别是一些特殊条件(如附加公式),以简明的方式列出各量的关系,提炼信息,读薄题目,同时还要能回到原题中去。
三、总结信息,建立数模
根据前面提炼的信息分析,通过文中关键词、句的提示作用,选用恰当的数学模型,例如由大于、超过、不足等联想到建立不等式,由恰好,等于联想到建立方程,由求哪种方案更经济联想到运用分类讨论方法解决问题,由求出和的函数关系式或求最大值(最小值)联想到建立函数关系,将题中的各种已知量用数学符号准确地反映出其内在联系。
四、解决数模,回顾检查
在建立好数学模型后,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一是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用得是否准确,要充分挖掘题中的条件并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三是判断所列关系式是否符合生活经验;四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解题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克服缺乏仔细审题意识,避免因片面审题,快速答题带来的失误。
2、克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想当然代替现实的偏面意识。
3、忽略题中的关键词语、条件,对题意的理解有偏差。
4、善于回顾反思,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克服侥幸意识带来不必要的失误。
5、平时要重视阅读、理解和表述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数表,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所以要仔细梳理问题的脉络结构,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为大家推荐的2016中考数学一模复习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4.20以内进位加法的应用 第2课时》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5.乘加、乘减 练习十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8.整理和复习 练习十五》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7.用数学 练习十四》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4.练习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加减混合》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2.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教后反思感想体会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1.排列》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第1课时》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1.观察物体(1)》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4.2、3、4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一》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2比多少》教后反思感想体会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4 连加连减》教后反思感想体会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3.5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2.8、7、6加几 第1课时》教案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2.8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2.练习九》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2.观察物体(2)》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4.9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5.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量一量,比一比》课后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