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收藏
1、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创设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源于生活的、有趣的、有用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要提供丰实的现实背景”任何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生活数学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做数学的乐趣。设计时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按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展开新课
知识的形成发展是有层次的,且与旧知识紧密相连。新课展开必须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新课的组织展开以有利于教材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同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为目的。
3、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显现知识结构
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借助于实物投影、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抽拉、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协同互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1.4.1 认识立体图形
1.6.2 6和7的加减法|人教课标版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1.1.1 数一数|人教课标版
1.9.1 “9加几”的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1.9.1 9加几|人教课标版
认识图形 三角形
1.9.2 《8加几》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教案|人教课标版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
小学数学第一册8和9的认识教案设计
1.6.8 10的认识
1.2.1 比多少|人教课标版
1.3.1 1~5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1.8.2 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1.9.5 我们的校园|人教课标
1.7.1 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课标
1.9.4 5、4、3、2加几|人教课标
1.6.4 8和9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1.3.6 5以内的加法|人教课标版
1.6.17 数学乐园
1.6.14 生活中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比大小|人教课标版
1.1.1 《数一数》教学案例与反思|人教课标版
1.6.8 10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1.6.12 连加、连减|人教课标
1.8.3 认识钟表|人教课标
1.6.10 填未知加数|人教课标
1.4.2 认识平面图形|人教课标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