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收藏
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运用操作实验法、引探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操作实验、观察、猜想、发现推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要注意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教学中,我先通过切开一个长3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和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看看它们各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
于是我给了学生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放手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这一内容,比较抽象,教材中用6个小正方体让学生摆,只能摆3种,不利于学生找出规律。我大胆地让学生用12个小正方体摆,学生摆到了8种,并记录整理数据,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悟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这样做可能有人认为费时,但我认为这样做值得,因为这样做能让他们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认知水平,提高了学习能力。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种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数学的吸引力。
湘教版数学八上3.4《全等三角形的判断》(边边边)word教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2《正切》word教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3.6《位似》(第2课时)word导学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word教案2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1.2《余弦的概念和余弦值的求法》word教案
2012湘教版九上1.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word教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1.3《正弦和余弦》word教案
湘教版数学八上3.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word教案(1)
2012湘教版九上2.1《定义》word教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2课时)word导学案
湘教版数学八上2.2《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word教案3课时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综合运用》word教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2.1《统计的简单应用》word教案
湘教版数学八上3.1《旋转》word教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第一章《反比例函数》word复习教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第三章《锐角三角函数》word复习教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2《正切》word导学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3《解直角三角形》word导学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第一章《反比例函数》word复习导学案
湘教版数学八上2.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word教案3课时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word导学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5.2《统计的简单应用》(第1课时)word导学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1课时)word导学案
2012湘教版九上1.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word学案
湘教版数学八上1.4《平面直角坐标系》word教案2课时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1.1《余弦》word导学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4.1.1《正弦和余弦》word教案
湘教版数学八上1.1《平方根》word教案2课时
湘教版数学八上3.3《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word教案2篇
湘教版数学八上1.3《实数》word教案2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