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收藏
长方体(cuboid)是底面是长方形的直四棱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概念知识点整理,帮助大家更加了解长方体。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概念知识点整理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1) 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而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 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
(3) 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顶点 | 面 | 棱 | ||||
个数 | 个数 | 形状 | 大小关系 | 条数 | 长度关系 | |
都是正方形。 | 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 长度都相等。 |
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或者是 长×4+宽×4+高×4
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
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
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宽-长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更多长方体的认识概念知识点整理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⑴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北师版]
浙教版比例线段
图形的旋转(2)
用列举法求概率(1)课件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3[北师版]
视图2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⑴
相似三角形判定举例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2)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4)
浙教版比例线段
用列举法求概率(4)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因式分解法
投影课件
因式分解法(1)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2)
一元二次方程(1)课件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问题)
图形的旋转(2)
浙教版二次函数的图象(2)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3[北师版]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投影课件
初三数学实践与探索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