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收藏
最大公因数,也称最大公约数、最大公因子,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知识点(人教版)
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几个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求法
一、列举法:就是把几个数的所有因数都写出来,通过对比、观察、找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二、分解质因数法:就是将几个数各自分解成质因数的形式,把公因数相乘得出最大公因数。
三、短除法: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有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因数知识归纳
1、如果a与b互质,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1。
2、如果a是b的整数倍,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3、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
4、两个数的公因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约数。
5、如果a大于b,那么a-b与b的最大公因数就等于a与b的最大公因数。
6、a+b与b的最大公因数就等于a与b的最大公因数。
7、一个较大数与另一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于较大数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余数与另一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用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的应用题很多,在解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确定是不是用最大公因数知识去解决。
更多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知识点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加法 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4 解决问题与估算》教后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5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后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3.解决问题》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6.整理和复习》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后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 分米的认识》教后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加法 第3课时》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后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2.8的乘法口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3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后记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1 认识时、分》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3.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1.排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2.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4.9的乘法口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教后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3 三位数减三位数》教后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3 千米的认识》教后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2.减法 第4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3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后记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5 练习一》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 周长》教后记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加法 第1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2.认识几时几分》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4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后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5 整理和复习》教后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后记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