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8 收藏
同学们,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了最新苏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以备借鉴。
初三(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
初三(九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教学设计
初三(九年级)数学复习资料大全
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初三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备课方案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
初三(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初三(九年级)数学总复习
圆的周长公式及应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表内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1.2.2数轴》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与代数》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教学设计
初三(九年级)数学中考题
一年级数学《认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和
初三(九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调查》教学反思
初三(九年级)数学课本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