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8
收藏
1、判断正确或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2、命题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方法1: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或边角边).
方法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或角边角)
方法3: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或角角边).
方法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或边边边).
方法5(只能用于直角三角形):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或斜边、直角边).
5、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6、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7、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8、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一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0、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1课时)课件2
8.2.2代入法解方程课件(第2课时)课件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课件ppt柴沟堡二中七年级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课件ppt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件2
8.1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课时)课件ppt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2课时)课件
玉华中学七年级下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ppt
第七章三角形复习课件ppt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课件4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课件ppt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课件ppt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课件1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课件2
角平分线、中线、高线课件ppt
7.2.2三角形的外角课件ppt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件ppt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课件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1课时)课件ppt
第7章三角形复习课件2
8.2.2加减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课件ppt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课件ppt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课件3
9.1.2不等式的性质(2)课件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课件ppt杜郎口中学七年级下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课件ppt乐陵市第三中学七年级下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件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第2课时)课件ppt
10.2直方图(一)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