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5
收藏
16.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与 的解相同,求a,b的值.
17. 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方程 的两根,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18.通惠新城开发某工程准备招标,指挥部现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从投标书中得知: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是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天数的2倍;该工程若由甲队先做6天,剩下的工程再由甲、乙两队合作16天可以完成.
(1)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要多少天?
(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0.67万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0.33万元,该工程预算的施工费用为19万元.为缩短工期,拟安排甲、乙两队同时开工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问:该工程预算的施工费用是否够用?若不够用,需要追加预算多少万元?请说明理由.
19.已知a,b是方程x2-x-1=0的两个根,求代数式3a2+2b2-3a-2b的值.
20.如图,在Rt△ABC中,C=90,AC=6cm,BC=8c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都以1cm/s的速度匀速移动,几秒后△PCQ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
三、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同步练习
1、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则a+1②若ab,则a-l③若ab,则-2a ④若ab,则2a2b.其中正确的有 ( )
A.l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果2 、 、1- 这三个实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从左到右依次排列,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0.5 C. 0 D.00.5
3、若不等式组 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如图,直线 经过点 和点 ,直线 过点A,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 ( )
A. B. C. D.
5、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6、如果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那么 的值为 .
7、已知 .(1)若 ,则 的取值范围是 .(2)若 ,且 ,则 .
8、已知关于 的不等式组 只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9、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 的解满足x10、小刚想给小东打电话,但忘了电话号码中的一位数字,只记得号码是 ( 表示忘记的数字).若 位置的数字是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求 可能表示的数字.
11、已知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a满足 ,求(x+y)(x2-xy+y2)的值.
12、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水果又喜获丰收,某乡组织30辆汽车装运A、B、C三种水果共64吨到外地销售,规定每辆汽车只装运一种水果,且必须装满;又装运每种水果的汽车不少于4辆;同时,装运的B种水果的重量不超过装运的A、C两种水果重量之和.
(1)设用x辆汽车装运A种水果,用y辆汽车装运B种水果,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水果品种 A B C
每辆汽车运装量(吨) 2.2 2.1 2
每吨水果获利(百元) 6 8 5
(2)设此次外销活动的利润为Q(万元),求Q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请你提出一个获得最大利润时的车辆分配方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解题方法
简单的数学语言可表达丰富的数学思想
希望今年中考数学卷能够控制住最后两题的难度
中考解答难题,学生要有顽强拼搏的信念
不要为了考高分或不丢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难题上
冲刺复习还要做到二个“加强”和三个“突出”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要点2
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适当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和重要的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整体命题难度会降低复习最好以课本为主
善于反思总结,领会解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中考提高成绩的解题方法:选择题是给出条件和结论
总复习对以后的备战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复习要学会抓易错题考试要“切记”“切忌”
中考数学卷和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一个指导方向:“保持稳定,适当调整”
如何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变得更为娴熟
如何在这短短时间内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正常水平
中考数学重点公式、定理、推论总结
善于握着方法这把金钥匙,灵活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初中数学重点公式、定理、推论总结3
学生利用函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巧1
数学思想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
中考数学命题都是围绕“三基”和“四能”展开的
在做题中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数学重点公式、定理、推论总结5
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周围的实际问题
中考的性质定位在对初中学业的终结性评价
考生尽量不要“冒险”用技巧解题。抓住重点、复习热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