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5
收藏
学好数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基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二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请大家认真阅读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钟表的秒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秒.20秒内,秒针旋转的角度是 .
2、下列图形中,不能由图形M经过一次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是 .
3、经过平移,△ABC的边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4、在右图中作出“三角旗”绕O点
5、按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案.
6、图3是两张全等的图案,它们完全重合地叠放在一起,按住下面的图案不动,将上面图案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少旋转度角后,两张图案构成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7、如图1,ΔABC和Δ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和∠ADE都是直角,点C在AE上,ΔABC绕着A点经过逆时针旋转后能够与ΔADE重合得到图1,再将图1作为“基本图形”绕着A点经过逆时针连续旋转得到图2.两次旋转的角度分别为( ).
图1 图2
(A)45°,90°(B)90°,45°(C)60°,30°(D)30°,60°
8、如图,当半径为30cm的转动轮转过120角时,传送带上的物体A平移的距离为 cm。
9、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使A点平移到A′
点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上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解:
10、阅读下面材料:
如图(1),把△ABC沿直线BC平行移动线段BC的长度,可以变到△DEC的位置;
如图(2),以BC为轴,把△ABC翻折180o,可以变到△DBC的位置;
如图(3),以点A为中心,把△ABC旋转180o,可以变到△AED的位置.
像这样,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折、旋转等方法变成的.这种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下图(3)中,可以通过平行移动、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怎样变化,使△ABE变到△ADF的位置;
②指图中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为什么?
11、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有一个公共点A,点G、E分别在线段AD、AB上.
(1) 如图1, 连结DF、BF,若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判断命题:“在旋转的过程中线段DF与BF的长始终相等.”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反例说明;
(2) 若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连结DG,在旋转的过程中,你能否找到一条线段的长与线段DG的长始终相等.并以图2为例说明理由.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请大家认真阅读认真思考,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
3.4.1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几百几十加减法”案例分析
3.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3.4.1 “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感悟 积累 迁移——《云雀的心愿》教学谈
3.5.1 “观察物体”说课与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以读促学 诱发潜能——听张晨晖《北风和小鱼》一课有感
魏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乘法初步认识(参考教案二)
《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混合运算(一)(参考教案二)
3.6.3 “8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直线、线段(参考教案二)
排列与组合|人教课标版
3.3.2 直角的初步认识|人教课标版
二年级数学教案
怎么看
三位数的读写法(参考教案二)
3.6.2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人教课标版
3.2.5 “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我长高了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参考教案二)
3.6.2 倍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参考教案二)
3.6.1 7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
3.4.2 5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2 , 3 , 4 的乘法口诀(参考教案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